首先我們來看下社會經濟對教育的制約。第一,社會經濟的發展制約著教育事業發展規模和速度,教育的發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質條件作保證。生產力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物質條件,并要求教育有相應的發展,為物質生產提供所需的人才。如果教育跟不上生產力發展要求,則經濟發展將因人才欠缺受到影響;反之,如果教育發展超過了生產力的承受能力,占用多的人力、財力也會阻礙經濟發展其次,第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對培養人的規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須具有某種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產上所需的知識技術,生產力的發展也必引起教育結構的變化。設立什么樣的學校、專業各級各類學校間的比例如何,各種專業間比例如何……都受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所制約。第三,社會經濟發展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生產力發展促進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新也促進著教育方法,組織形式的發展與改革,它們都與生產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都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的。
其次,我們來學習教育的經濟功能
(一)教育對社會經濟的促進作用
首先,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人是生產力中最基本的因素,通過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術,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學技術的勞動力變為掌握科學技能的現實的勞動力,從而形成新的生產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腦力勞動在生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勞動者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生產工具的改進,因而教育對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其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
(1)科學包含在生產力中,科學知識在未用于生產之前,知識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潛在的生產力,要把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產的現實生產力,必須依靠教育。(2)通過教育使前一輩所積累的科學知識得以繼承和發揚,并且通過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擴大科學知識的再生產,使科學知識將得到普及,先進的生產經驗得到推廣而使勞動生產率提高,促進生產力的發展。(3)教育進行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教育的職能不僅僅是傳遞人類已有的科學知識,而且擔負著發展科學、產生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的任務,尤其以高等教育最顯著。把高等學校作為科學研究的主要基地,出現集教學、科研、生產為一體的趨勢。
(二)教育的經濟功能的特點
教育對經濟的作用具有周期性長、發效性遲緩的特點。因此,在處理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時,既要考慮經濟發展的狀況和水平,實事求是地追加教育投資,發展教育事業;又要克只顧眼前短期經濟利益,忽視教育對經濟作用的長期性、遲效性作用的觀點,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目前有關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教育先論,即首先發展教育而后發展經濟,這是超前發展理論;一種是教育同步論,即教育和經濟發同步增長;還有一種是教育滯后論,即教育發展落后于經濟增長的速度和比例。無論哪種理論如果不考慮在一定的條件下或在特定意義上,而片面強調某一方面,都是違了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客觀規律。正確認識教育與社會經濟和物質生產力的關系,可以使我們進一步提對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明確教育必須與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道理。
(三)人力資本理論
20世紀60年代,以美國舒爾茨為代表的一些西方經濟學家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這理論認為:1.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主要的資源。2.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物質資本的作用。人力資本投資與國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質資源增長速度快。3.人力資本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4.教育投資應以市場供求關系為依據,以人力價格的浮動為衡量符號。這一理論充分注意到人力資本對個人收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其缺陷在于忽視了勞動力市場中的其他篩選標準(如性別、年齡、種族、有無工作經驗及教育程度等)。
【結尾】以上就是教師招聘教育學“教育與社會經濟”考點講解,希望能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更多黑龍江教師招聘考點,可查看黑龍江招聘網
08-06
08-06
08-05
08-05
08-05
08-04
08-04
08-04
08-04
08-01
07-31
07-31
07-30
07-29
07-29
07-29
08-07
08-05
07-27
07-24
07-24
07-23
07-23
07-22
07-22
07-21
07-21
07-21
07-21
07-21
07-17
07-13
08-07
08-07
08-06
08-05
08-04
08-04
08-04
08-04
08-03
08-03
08-03
08-03
08-03
08-01
08-01
07-31
08-04
07-31
07-31
07-16
01-07
12-26
12-24
12-24
12-24
12-24
12-23
12-17
12-11
12-04
11-15
09-30